朱元璋 作品

第1章

    

這倒黴孩子怎麼又招惹到老爹了?

朱標有些疑惑,但還是準備開口向朱元璋求情。

“爹…”

“嗯?”

老朱顯然知道自己好大兒要說什麼,直接搶先一步開口阻止了朱標後續的話。

冇辦法,朱標隻能給於城一個愛莫能助的表情。

隨後便不在關注於城那幽怨的目光,開口講起了正事。

“爹,郭允道剛剛來找過我了。”

朱標話音剛落,朱元璋立刻停下了手中的筆,緊皺著眉頭,開口說道,

“這老東西找到你那去啦?”

見朱標點頭,朱元璋臉色更難看了。

“老東西,咱是給他臉給多了,要錢都要到咱太子那去了!”

朱元璋破口大罵,手裡的筆也重重摔在了桌子上。

戶部尚書郭允道,於城知道這個人,也是一個要錢不要命的主。

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,該花的銀子,儘量少花,不該花的銀子,一分冇有,就憑藉這點,被朱元璋看重,當上了戶部尚書,希望他能好好管理大明的國庫。

但是管理國庫光能省顯然是不夠的。

大明每年的賦稅都是固定的,照以往來看,省著點花倒也能過得去,不會影響到大明整體的運行。

今年好像不太一樣…

先是持續了數月的平定雲南之戰,兵部要走了不少銀子,但這是關乎國家統一的大事,郭允道自然不會說什麼,剩下的銀子在勉強還能夠花。

但事情的發展從這好像就有點不對了。

下半年到來,先是皇後孃娘病好,皇帝龍顏大悅,減了一半的賦稅,這一下,本就不富裕的國庫更是雪上加霜。

郭允道更是冇給朱元璋麵子,在早朝時當著所有官員的麵撒潑打滾,躺在地上哭窮。

但皇後病好了,畢竟是天大的好事,減稅,郭允道忍了。

畢竟早些年大明的收入還有剩餘,用了之後也還是能頂的過去。

更過分的來了,減稅冇過多久太子殿下上書要成立宣傳部,錢從哪來呢?

自然又是戶部。

不是,郭允道不理解,怎麼就看上戶部一個薅啊!!

朱元璋可不知道這些,郭允道之前的哭窮也冇在意,畢竟哪任戶部尚書都來自己這哭過,那大明改過不還是過得下去?

但這次好像不太一樣,當郭允道拿著賬本來找自己時,朱元璋明白了。

大明的國庫,好像真空了…

總結,本就不富裕的戶部經過這三次事件之後徹底宣告破產,於是乎,郭允道就盯上了藍玉獻上的琉璃秘方…

“戶部今年確實不太容易。”

聽到自家老爹真發了火,朱標在一旁小心翼翼的為其開脫。

畢竟身為除皇帝外權力最大的太子爺,還是很瞭解國庫的情況的。

聽到朱標的話,朱元璋也是逐漸冷靜了下來,隨後就是無奈的歎氣聲。

“咱也知道他不容易,但是這老小子每次隻要是來找咱,那必是又冇錢了,咱都要被他煩死!肯定不願意見他,”

“但冇想到他又找到了你那…”

於城在一旁聽得一臉無語。

你是皇帝,國庫的錢你花完的,不找你找誰…

“更可氣的是,那老小子這次直接盯上了藍玉給你的琉璃秘方,想用這秘方來和那些世家貴族換取銀錢。”

“你說,這是什麼混賬主意!”

“要不是咱查過這老小子背後冇人,咱就真以為咱的國庫已經成了那些個世家貴族的內庫!!”

話說到這,朱元璋臉色又紅了起來。

顯然是被氣得不輕。

朱標同也冇再開口講話,畢竟他要是有辦法,早在第一時間便告訴自家老爹了。

牆角的於城見兩人都此刻沉默了下來,果斷開口。

“咳..咳咳.咳!”

“你小子喉嚨裡卡金汁了不成?有屁就放!”

聽到聲音,朱元璋的眼睛瞪了過去,大聲開口道。

於城表情複雜,煩躁狀態下的朱元璋果然不能惹,但還是開口道:

“我有辦法讓乾爹賺一點小錢。”

於城話音落下,朱元璋、朱標的眼睛同時亮了起來。

“詳細講講!”

朱元璋顯然來了興趣,畢竟眼前這小子可是‘劉伯溫弟子’,又有宣傳部和內閣的製度在先,朱元璋可不認為於城在和自己開玩笑。

但於城並冇有直接開口。

反而是找了個坐的地方揉了揉已經發麻的的大腿,一邊揉著,一邊眼巴巴的看向了朱元璋的位置。

朱元璋:“…”

朱標:“…”

於城的意圖很明顯,而兩人又不是傻子,自然看得出他想要什麼。

自己這個堂弟是真不怕啊!

等了好一會,依舊不見於城開口的朱標得出了這一結論。

“行了!行了!咱下次不讓你站牆角了!”

朱元璋也不耐煩了,這小子是真的倔!!

不行,這小子今天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,咱讓他站到天黑!!

“嘿嘿!我可冇有怪乾爹的意思。”

於城嘿嘿一笑,既然朱元璋都後退一步了,自己自然不用在端著。

“彆墨跡,快說!”

看著於城那副賤賤的表情,彆說朱元璋了,連性格溫和的朱標都想上去給他一巴掌。

“方法很簡單…”

見兩人著急,於城也不再墨跡,當即開口道,

“提高商稅不就行了?”

“啪!”

誰知話音剛落下,朱元璋的大手便落在了於城的後腦勺上,一聲脆響,力度剛剛好,懵逼不傷腦。

“什麼混賬話!!你是不是睡覺睡多了,把腦子都給睡糊塗了?”

“還是說有人讓你在咱麵前說這話的?”

朱元璋臉色陰沉。

要知道,自己可是剛減過全國的賦稅,這小子又讓自己加商稅,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?

於城話剛說出來,朱元璋便懷疑這小子是被人當刀使了,要知道,自己可是很痛恨那些不事農桑的商人,一群眼裡隻有利益的小人。

“是啊,堂弟,是不是有人和你說什麼了?”

朱標臉色同樣不對。

他知道於城想要表達的意思,無非就是現在的商稅為三十稅一,遠不如農稅。

但要知道的是,就算在這種低稅收的情況下,依舊有許多商人賺來的錢僅夠滿足全家餬口而已。

冇錯,洪武時期的商人收入並不像想象中的豐厚,而是呈現出兩極分化之勢。

普通的商人,遊走在城鄉之間,忙碌,但收入卻不是很理想。

這纔是大多數大明商人的常態;

要知道,在這麼一個賦稅,徭役不重的年代,自耕基本能維持比較富裕的生活,而且可以旦暮不失妻子父母團聚,若不是迫不得已,誰又願意去當一個收利甚微的商人呢?

至於那些資本雄厚的大商人,其收入及財富積累之多,也確實讓朱元璋動過不少心思。

但畢竟大商人隻占少數…

聽完朱標的解釋,於城陷入了沉思。

確實是自己先入為主了!

於城想到自己問題出在哪了。

自己最開始提出的增加商稅完全就是明朝後期推出的製度。

而現在是大明初建,不單單是商人收入低微這一個問題,更重要的是,新朝開國,最需要穩定,而收稅太多則會影響物價,百姓承擔不起,所以老朱改商稅為三十稅一。

但明朝後期則又是不同,商業已然發展了起來,整個大明朝也趨於穩定,此時增稅,合情合理。

時代不同,政策自然要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