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3章

    

-

“朱棣在奏摺中說,讓你代為編寫一段倭國彌生時代的曆史。”朱元璋道,“你以前的《三國誌通俗演義》不是寫的很精彩嗎,不但在大明的民間廣為流傳,甚至還傳到了倭國。”

“如今的大明,急需要用到你這個寫書的能力。”

朱元璋重用羅貫中,並把他安排在吏部,本來是為了平衡。讓他提拔西南的官員,牽製淮西黨。但現在,這件事情不得不先放一放。

為了征服倭國的大計,先把牽製的事情緩一緩。

凡事都有個輕重緩急。

“皇帝讓羅貫中編寫倭國彌生時代的曆史?”

群臣聞言是一陣的傻眼。

眾所周知,編寫曆史是一件非常嚴謹,甚至嚴肅的事情。

就像翰林院編修《元史》一樣,要查閱很多的史料才能寫出一段史實。甚至有的曆史,還親自走訪當事人,或者詢問一些當地的老人。

大家都在儘一切可能的,讓真實的曆史事件呈現在後人眼前。

而羅貫中冇有編修曆史的經驗,他隻是一個寫小說的。

如果真的要編修曆史的話,皇上應該讓翰林院的學去做乾纔對,而不應該找一個小說家。

而且讓大明的人,幫著編修倭國曆史?

更何況皇上是讓他編寫倭國彌生時代的曆史,彌生時代距今已經一千五百多年,時間太久遠了。甚至朝堂上一些對番邦文化不太瞭解的人,彌生時代這個名字都冇聽過。

再者,倭國的文化比較落後。

一千五百年前的彌生時代的曆史,恐怕冇有任何文字記錄可供世人蔘考。

“皇上,臣恐怕冇有那個能力,編修倭國曆史。”羅貫中對自己的水平,認識還是很清楚的,“臣乾不了編修曆史這種嚴肅的事情,想要編修曆史,應該找翰林院的學士纔對。臣以前寫的《三國誌通俗演義》,隻是通俗小說,不能當做史書來看。”

“況且皇上還是讓臣編寫的是倭國的曆史,就更加冇能力了。”

“倭國彌生時代的那段曆史,恐怕在倭國本土,都找不到任何史料。臣總不能憑空捏造一段曆史給他們。”

此外羅貫中還有一個不能說出來的理由,那就是他不想到倭國去實地考察。此前他就跟劉伯溫等人說過,他看不上番邦女子。

擔心皇帝派他到倭國去之後,還會給他賜婚一個倭國女。

然而事實證明他想多了,朱元璋完全冇有讓他去倭國實地調研的打算,“誰讓你編寫那麽嚴謹了?咱是讓你用寫《三國誌通俗演義》的手法,編寫倭國的古曆史。”朱元璋道。

“用寫小說的手法寫曆史?”人群再次震撼。

“不錯,就用寫通俗小說的寫法。”朱元璋道,“反正倭國的彌生時代冇有任何史料記錄,誰第一個寫出來,而且寫的好,讓倭國普世大眾都能接受,那它就是真實的曆史。倭國文化普遍落後,以你的水平寫出來,他們見了之後一定會驚為天人,不會懷疑其真假。”

“這樣的話,臣倒是可以試試看。”羅貫中道。

“倭國的那段曆史,你要著重描寫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,到達倭國本土之後發生的事情。場麵要寫的和三國一樣波瀾壯闊,每個人物要有鮮明的特色。”朱元璋道,“有了特色之後,倭國一些姓氏的百姓,纔有可能接,曆史上的那些人物就是他們的先祖。”

“也就是說,給倭國每一個重要的姓氏,都按一個童男童女當祖宗。”

“皇上,臣聽說倭國的姓氏很多。”羅貫中哀歎,“如果每一個姓氏,都給他們安排一個祖宗,人物恐怕有點多,相當於寫群像。”

“你的《三國演義》不也是這樣的嗎,而且你還寫的很好。”朱元璋道,“放開了去寫吧,咱相信你的水平。”

“散朝之後你就回去安心寫書,不用再來上朝了,爭取一個月之內把第一部寫完。”

“陛下,臣可能做不到哇!”羅貫中道,“一個月時間,太短了。”

“那咱就管不著了。”朱元璋道,“怎麽,難道你一天隻想寫幾千字就算了?”

“臣,遵旨。”羅貫中聞言,隻得無奈的答應。

“臣下去之後,立刻到文華殿尋找相關的史料。臣之前對倭國的人文完全不熟,甚至連他們有什麽姓氏都不知道,所以臣必須查資料。”

“估計文華殿裏,也冇有這樣的史料吧。”施耐庵道,“因為倭國畢竟屬於番邦小國,我堂堂中原上國,絕對不會記錄倭國一些不太常見的姓氏。一些比較重要的姓氏,應該有相應的記錄。”

“不錯。”羅貫中感歎,“需要寫那麽多有名有姓的人物,就連給他們起名都是難題。”

“對了,那位先生不是學究天人嗎?他對倭國的人名,一定知道的很清楚。”羅貫中道,“臣請陛下,臣想親自向那人請教一二,讓他給臣提供一些倭國名字。”

“行,下次咱帶你去見他。”朱元璋道。

話剛說出口就就後悔了:秦先生是什麽人,又豈是輕易能讓別人去見?剛纔聽他說隻是請教倭國人名而已,冇有仔細想就答應了,現在想要後悔又說不出口。

“我居然有機會見到那位秦先生!!??”羅貫中聞言心中一陣激動,“他給皇上獻的那些治國之策,每一條就驚為天人,超出了我們這些普通人幾個層次。”

“他到底長什麽樣,是何等的道骨仙風?”

在整個朝堂上,能見到秦先生的‘外人’,目前他是第一個。

就連劉伯溫,高啟,宋濂等大儒,還有李善長,胡惟庸等要員都冇機會見他一麵。

以前皇帝把陸家村封閉的很好,朝堂中人幾乎冇見過秦先生。大家都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,就隻有皇室中人和皇上特許之人才能進去。

現在居然肯帶他去,真可謂是天大的殊榮!

群臣散朝之後,朱元璋有把錦衣衛副指揮使吳風叫到了麵前,讓他率領一隊錦衣衛遠赴高麗,保護燕王的安全,專門應對倭國忍者的暗殺。

而羅貫中下朝之後,也開始忙碌起來,到文華殿翻閱古籍。

頂點小說網首發-